学术研究
推荐文章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李全起教授团队在夏玉米农田蒸散分配与作物水分生产力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 2025-04-02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李全起教授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Evapotranspiration partitioning and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under varying planting densities of maize in North China”的研究论文。2023级博士研究生刘振东为第一作者,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宗睿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李全起教授对论文研究给予了全面指导。

农田生态系统中,蒸散是维持水和能量平衡的关键环节。蒸腾和蒸发作为蒸散的两个组成部分,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各不相同。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然而,针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蒸散分配情况,以及如何平衡耗水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本研究采用水---氮模型(WHCNS),探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蒸散分配、耗水特征、粮食产量以及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并进行情景模拟分析,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蒸散分配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研究结果为华北平原选择夏玉米适宜种植密度、有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挑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作者在华北平原开展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了高密度(100000 /公顷)、中密度(78000 /公顷)、低密度(56000 /公顷)3种密度。采用WHCNS模型计算蒸散分配情况,并在进行校准和验证后开展情景模拟。研究表明,与低密度处理相比,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下的夏玉米蒸散量和粮食产量显著增加。模型模拟显示,蒸发量与蒸散量的比值在25.6%30.7% 之间,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增加种植密度使夏玉米蒸腾量增加超过20 mm,并且不同种植密度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出现在生长中期(81日至31日)。情景模拟表明,夏玉米在湿润年份和正常年份的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始终高于干旱年份。种植密度为80000 /公顷时,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最高。

该研究得到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3CXGC0107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905-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C123)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j.2025.03.005



友情链接
中国水利部 中国住建部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山东省水利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中国水利教育网 勘察设计研究院 无形教育专业认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