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团队在《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在线发表了题为“A case study on facing climate change: optimizing planting density and date of summer maize for stable grain yiel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的研究论文。2023级博士生刘振东为本文第一作者,李全起教授为通讯作者,宗睿副教授参与研究工作。
气候变化对农业构成了威胁。为了减轻其影响,优化播种密度和播种日期是保证粮食稳产的关键。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探索了相关的缓解策。本研究使用了Water-Heat-Carbon-Nitrogen Simulator (WHCNS)模型,结合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全球气候模型(GCMs),采用了两种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370和585。结果表明,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夏玉米生长季最高温预计分别上升2.2℃和3.3℃,籽粒产量与历史水平相比分别下降12.8%和18.0%。模型模拟建议,未来气候条件下,78000株/公顷的种植密度可最小化产量损失。2030–2060年,SSP370 情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建议推迟至7月初播种,SSP585 情景下建议6月初播种。

该研究得到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113-025-02379-9